昨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
(......)
方案調整了外語規劃語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學校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
方案還在課程結構上有了新變化,課程類別由必修、選修I、選修II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并且,新方案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招生錄取提供參考。此外,合理確定了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總臺央視記者 高晨源)
本文轉自: 央視新聞客戶端
目前的高中課程設置與標準,還是2003年發布的版本。教育部說,這個已經不適應改革開放繼續發展的需要,課程結構需要優化,而這其中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而之所選擇這三個語種為新增,最看重的就是這幾個語種覆蓋性高、在國際場合應用多、更符合國際交流的需要。
如今,2020年初教育部正式啟動新增的三個語種的教材的編寫送審工作。教材內容包括:“普通中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教材含作為教材組成部分的聽力腳本,包括初中階段教材和高中階段必修、選擇性必修教材。”
為啥要學?
教育部原副部長王湛說到,擴大普通高中教育的語種是大勢所趨,這次選擇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原因,也是出于國際交流的目的。
這幾個語種覆蓋性高,在國際場合應用多,今后還將會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語種。“當然,這些科目在不同地區的設置也需要根據具體條件和學生興趣。”
這就意味著,不只是過去那些特色的外國語中學,今后在普通高中,也可以學習這三門外語了!
啥時候會考?
一說到跟高考相關,想必大家最最最最關心的就是啥時候考?下屆會不會考?
小編想說,距離上次提出要加這三門語言作為第二外語還是在18年,兩年過去了,才提出教材,想必考試肯定不會當下就實施。
真的這么火?
在中國,這三門外語雖然都是小語種,但不得不說,人家真是靠實力自帶國際化光環的:
以德語舉例
從講德語人數數量看
? 全世界有超過1.2億人以德語為母語
? 在德語非母語國家或地區,約有1.54億人在學習德語
? 德語是歐盟國家中被使用最多的語言
? 講德語的國家數量在全球排名第6
從講德語的國家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