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大學里完全沒有同班同學的概念,更沒有同年級同學的概念,他們采用的是學分制體系,沒有明確要求每個學期必須上多少課。
除了幾門必修課以外,必修課下面提供很多的分支課程可從中選擇規定的門數最為最終修學分的課程,其他的作為旁聽課就可以了。
因此,學生則在課程選擇上享有很大的自由,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上哪些課程。
那今天就為大家講講德國大學的課程分類,讓大家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大課(Vorlesung)
大課的地點就是一個大教室,教授面對幾百個學生來講課,主要的內容是串講整個一個大的理論框架基本的知識點,各種著名人物和理論的講解,教授的授課風格各異,一般大課講的都是基礎學科導入類的內容,學生通常在這種課上只是聽和做筆記,這種課也沒有考試或需要作報告和寫論文的要求!因此上大課一般是拿不到學分的!
討論課(Seminar)
一般到高學期,會開設研討課。討論課是在小班進行的,上課人數通常在10-20人,也有2-3人的小課堂。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進行自主選擇。
討論課大致分為兩種:
? 一種類似國內的專業課,主導課堂依然是教師或者講師、助教,在完成一個教學任務后,會將其中的一點或幾點拎出來,出一些題目讓大家集體討論。
? 另一種是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會分配讓大家自由選擇一些專業話題,并安排時間表,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主題演講報告,報告結束后再由同學們提出各種問題,進行作答。隨后教師也會帶領大家對于此主題進行系統的集中討論。
練習課(Uebung)
練習課主要設置在基礎學習階段。顧名思義以操練習題為主。練習題往往與大課所授內容掛鉤,通常持續1小時30分鐘。練習課一般由講師或學生助教指導,可提問和進行討論。學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必要的預習和復習。練習課對于期末的閉卷考試至關重要。
輔導課(Tutorien)
輔導課都是由高年級學生提供的。輔導課上,高年級學生會教授低年級學生一些重要的科學工作方法。比如如何正確引用/如何使用分析軟件等。并且可以和師兄師姐們互動,氣氛一般輕松活躍,往年的考題、考試經驗、教授判卷風格,也可以套出不少呢。
實習&學術遠游 Praktikum & Exkursion
許多專業要求學生在結業之前必須做四-六個月的實習。通過實習可以將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工作中。而有些專業,如環境保護,實習也指在實驗室或電腦中心的操作課。有些專業還定期組織學生學術遠游,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觀察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
* 應用技術大學(FH)一般要求學生有兩個學期的實習期。
以上就是德國大學最主要的授課形式,當然了,還有一些Kolloqium(學術討論課)等!種類豐富,大家可以進入德國大學以后,自行體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