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南加州大學一名教授上課時,因說出的一個漢語詞“那個”音似英語中種族歧視性詞匯“Nigger”(意為“黑鬼”)直接導致他被學生投訴,且被校方停課。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溝通相關課程教授派頓(Greg Patton)日前在線上授課時提到填充詞的用法,并用雙語舉個例子。
Patton教授告訴大家,類似于英語中「eh...」、「hum...」之類的填充詞是具有文化差異的,這種差異取決于你當?shù)氐恼Z言,比如說在中文里,填充詞就可以是「that…that…that」,讀作「nei ge…nei ge…nei ge…(那個)」。他將英文“that”為例,比作中文的“那個”,派頓并重復說了三次“那個”。
雖然發(fā)音很標準,但聽在非裔學生耳里,卻像是種族歧視的詞匯“nigger”。
結果,THAT還是那個,還是nigger就引起了非裔同學的強烈不滿。
最終學校為了平息事件,已經(jīng)讓這名教授暫時停課。對此,校方發(fā)布聲明說,
最近學校一名教師在上課時使用一個中文詞語,在英文里聽起來像是種族歧視。我們深知種族主義語言的歷史、文化和其帶來的有害影響,會請另一位教授接管這門課程。
昨天,Patton教授遭到處罰以及這段課堂視頻,被網(wǎng)友傳上了推特。
在不少網(wǎng)友看來,Patton教授這簡直就是遭遇了無妄之災,南加大應當撤回對他暫時停課休假的決定。
學校沒什么可調(diào)查的:Greg Patton應該立刻恢復教學資格。如果有什么的話,那就是那些感到被冒犯的學生還應該為他們造成的不便向Patton教授道歉。
如果那些學生認真聽了教授講課,他們不會認為被冒犯。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教授在說些什么……
南加大的學生們可千萬別去中國,他們會被氣炸的。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歐美如今幾近瘋狂的“反歧視運動”之下,那份為了保護少數(shù)族裔權益的初心,早已跑偏……
對于一些激進的反歧視者們而言,任何有可能造成冒犯的言行都成為了交流溝通時的禁區(qū),甚至連其他語種中相似的發(fā)音,也恨不得統(tǒng)統(tǒng)禁止,即使當事人都沒有任何被冒犯之感,這些言語也不能被允許。
但這樣一來,“反歧視”是不是早已經(jīng)和原本保護少數(shù)族裔的目的,相差甚遠了呢?
如果不能停止深藏在人們心中的歧視,任何語言層面上的約束和限制,都只是表面文章,無濟于事。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發(fā)布的內(nèi)容,沒有注明“原創(chuàng)”字樣的,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